2011年2月27日

克拉科夫(三)_Krakow_大市場廣場 (2010/04/04)

        瓦維爾城堡再回到大市場廣場已經過了中午從停車場走回旅館的路上經過兩間教堂;這天是復活節星期天正好讓我見識到波蘭的高宗教信仰率外虔誠度也是極高。這兩間教堂內已經擠滿了參加禮拜的人教堂外也是扶老攜幼站得滿滿是人到了某些程序,這些站在教堂外的人還會雙膝下跪、磕頭即使在水泥地或草地。在我到過的幾個歐洲國家中波蘭的信仰率和虔誠度都是最高的。
教堂內已經擠滿了參加禮拜的人教堂外也是扶老攜幼站得滿滿是人


這些站在教堂外的人是雙膝下跪的


        大市場廣場的市集除了有各式各樣紀念品攤位外還有幾攤食物攤昨晚本想試試看但吃了法國菜大餐後就什麼也吃不下了;今天中餐正好是嘗試的好機會我們特別光顧一攤賣烤肉、豬腳與香腸的因為肚子餓什麼都想吃所以點的份量多了些。食物的味道其實不錯,但因天氣冷食物很快就冷掉了,以致失去原有的美味所以剩下許多吃不完,心裡有點不捨這樣浪費正準備要拿去丟掉旁邊兩三位遊民見狀馬上要過去吃這樣也好避免浪費。這讓我想起Joy剛到捷克時有一次我們去Olympia Shopping Mall吃香酥鴨飯Joy不大愛吃肉剩下好幾塊我和Liz也吃得很撐沒辦法幫她吃就在她準備丟到回收筒時兩位與她年紀相當的小朋友跟她要那些東西吃因為說的是捷克語Joy聽不大懂,也從來沒碰過這樣的情形,她被當下的狀況嚇了一跳回過頭來用眼神向我求援我跟她說沒關係他們只是想要妳盤裡的東西吃妳就給她們吧!Joy把盤子遞給那兩位小朋友,他們當下就囫圇吞棗吃了起來看起來令人心酸。其實原來屬於共產世界的幾個國家在共黨垮台後雖然整體生活水準提昇許多但有許多人還是過得不那好像我們住的社區垃圾桶就時常會有人來翻看看有沒有可以用的東西有些人其實就是我們樓下的鄰居。捷克撿拾回收物的人和台灣有許多不同他們穿得漂漂亮亮用旅行背包、行李箱以及買菜拉車裝東西他們先是裝作沒事在附近徘徊等到沒人時才開始翻垃圾;我的鄰居則跟小孩假裝聊天等沒人看到的時候才去翻有一天中午我剛好下去倒垃圾一樓的小女生正在翻垃圾她一看到我馬上轉身假裝沒事。捷克人可能認為撿拾回收物不是很體面的事想保留他們在人前的尊嚴吧。傍晚時我們到小吃攤位嘗嘗著名的「波蘭餃子」如果從烹調方式來看應該說是「波蘭煎餃」。它的口味有很多種最多是起司此外也有馬鈴薯,、洋蔥、肉類、蘑菇和酸菜;至於口味如何?我的評論是「台灣餃子」(或煎餃)大勝「波蘭餃子」(或煎餃)
我們特別光顧一攤賣烤肉、豬腳與香腸的


大市場廣場的市集有各式各樣紀念品攤位


波蘭餃子店(上),起司加果醬口味的波蘭餃子(左下),肉類加蔬菜口味的波蘭餃子(右下)


        吃完午餐Joy跟我說:「爸爸我們去看《抱貂的女人》好不好?」我當下一愣,「什麼是抱貂的女人?」Joy很訝異地說:「你不知道《抱貂的女人》?那是達文西名畫之一。」我說:「我只知道《蒙娜里莎》和《最後的晚餐》,《抱貂的女人》是我第一次聽到。」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達文西曾經畫過一幅《抱貂的女人》(The Lady with an Ermine),傳說女主角是米蘭公爵 Lodovico Sforza 的情婦 Cecilia Gallerani,畫的女主角當時十七歲,和《蒙娜里莎》是姐妹畫,這畫可說是波蘭國寶,目前收藏於札托里斯基博物館 ( Czartoryski Museum );電影《盜走達文西》就是以這幅畫和這個博物館為故事背景;很可惜,今天是復活節,博物館沒開。
《抱貂的女人》是達文西名畫之一(擷自網路)

 札托里斯基博物館( Czartoryski Museum )有兩棟,中間用廊橋連接


        既然博物館沒開,那就把市場廣場(Main Market Square or Hauptmarkt)好好逛一逛。大市場廣場有三大地標紡織會館(Cloth Hall)、市政廳塔(Town Mall Tower)以及聖瑪麗大教堂(St. Mary's Basilica or Kosciol Mariacki)紡織會館(Cloth Hall)位於廣場中央始建於13世紀波蘭國王卡齊米日三世(Casimir the Great)統治的時代當時的首都事克拉科夫,我們到的時間正在整修。1555年一場大火中紡織會館受到重創現在看到的是重建後的模樣。紡織會館有108公尺它將大市場廣場分成兩半19世紀後半葉紡織會館周邊非常凌亂許多的小店和肉舖都在這裡後來經過一番大力整頓才變成比較整齊乾淨從那時開始一樓就時常做為紡織品商業活動的會場;現在二樓是畫廊陳列許多19世紀時期的畫作。

紡織會館(Cloth Hall)位於廣場中央,當時正在整修

市政廳塔(Town Mall Tower)聳立於廣場西南角塔的前面有兩頭趴著的石獅子斑駁的樣子可以看出歲月的痕跡。左邊這隻雙眼緊閉正在睡覺右邊這隻張牙迾嘴有點像在做鬼臉。側邊是一個躺著的頭不知道是那個藝術家的作品也不知道要表達的是什麼臉用繃帶或膠帶纏繞著小朋友喜歡跑到他中空的頭臚內玩,然後從他的眼睛鑽出來看。市政廳塔是波蘭最後王朝Piast dynasty最後一位國王時代的建築,是原來市政廳的一部分;19世紀初市政廳被拆除後留下市政廳塔想要看原來市政廳的樣子可以從Michal Stachowicz所畫的市場廣場中得悉這張畫目前存放於紡織會館畫廊中。

左邊這隻雙眼緊閉正在睡覺(上)右邊這隻張牙迾嘴有點像在做鬼臉(下)


市政廳塔(Town Mall Tower)聳立於廣場西南角


側邊是一個躺著的頭不知道是那個藝術家的作品


        廣場的另一地標是聖瑪麗大教堂(St. Mary's Basilica or Kosciol Mariacki),在廣場的東北角,這個教堂的特色之一是用喇叭聲做為準點報時,而不是眾所認知的鐘聲;平時進入這個教堂是要收錢的,這天是復活節星期天不收費。聖瑪麗大教堂是克拉科夫地區最主要的教堂也是中歐地區最漂亮的教堂之一尤其是內部的祭壇與神像金碧輝煌、精雕細琢是我們截止當時所看到內部最漂亮教堂。直到2011年我們到梵諦岡大教堂後我們所看到內部最美麗的教堂才被取代;沒話說那果真是教宗(或教皇)的地盤地區性的教堂無法能比。聖瑪麗大教堂的前身早在大廣場存在前就已被建在那裡換句話說大廣場會在這裡是因為聖瑪麗大教堂的關係,大廣場可說是聖瑪麗大教堂的廟埕一樣。

        聖瑪麗大教堂內有一個比較特別的禮拜堂--捷思托哥瓦聖母畫像(Our Lady of Czestochowa) 禮拜堂,裡頭的畫像雖說不是真品,但可是「黑聖母」畫像(Black Maddona)複製品中最古老的其中之一。至於真品在那裡?真品在克拉科夫西北方120公里的城市捷思托哥瓦(Czestochowa) ,這個畫像可說是波蘭另一國寶(註一) ,每年有百萬計的人瞻仰這個畫像。       大教堂的外觀是比較古老的,主要以磚為主,不像其他大教堂有那麼多的石雕,教堂外觀最獨特之處是它的兩個塔造型不一,高度也不一樣,與一般所見的歌德式雙塔一樣高的教堂有很大的差別。關於這點,有一個故事說明為何高度會不同;傳說教堂的塔是由一對兄弟所建造,兩兄弟比賽分別建一個塔,才能比較弱的兄弟害怕比賽輸了,便將才能比較高的兄弟給謀殺掉,被謀殺的兄弟所該建的塔一直沒有完成,直到後人將它補建完成,而那個塔就是鐘塔(喇叭塔),也就是我們看到左邊比較高的塔。




廣場的另一地標是聖瑪麗大教堂(St. Mary's Basilica or Kosciol Mariacki),在廣場的東北角

聖瑪麗大教堂內部的祭壇與神像金碧輝煌、精雕細琢


廣場的東南角是一間相對小又不起眼的St. Adalbert’s Church,但它可是廣場最古老的建築。一千年以前,這裡原本只是一間小小的石頭教堂,兩百年後改建成現有的羅馬式教堂。以往波蘭有許多日耳曼人,這些日耳曼人是不信耶穌基督的,教宗為了教化這些日耳曼異教徒,便派布拉格主教Adalbert到日耳曼區傳道,在去普魯士的途中,Adalbert停留在此為此區的日耳曼異教徒傳道。

St. Adalbert’s Church


紡織會館和聖瑪麗大教堂中間有一個雕像,那是亞當‧密茨凱維奇(Adam Mickiewicz1798/12/24~1855/11/26),波蘭浪漫主義詩人。他有多偉大他的詩有多美我都不清楚但波蘭有好多他的雕像由此可知他在波蘭的地位,也許就像李白之於中國一樣克拉科夫人暱稱這位浪漫主義詩人Adas這個雕像是克拉科夫人遊行集會最重要的場所就像阿姆斯特丹的水壩廣場一樣。為了紀念亞當‧密茨凱維奇100歲冥誕克拉科夫人在1898年於廣場建了雕像,但這個雕像在二戰期間被德國人給破壞了現在所看到的雕像是1955年為了紀念詩人逝世100週年而重新建造的雕像。詩人雕像的下方有四個小雕像他們代表四個象徵意義。正面下方有一個女人和一隻鷹這是代表波蘭;北邊那邊是一個老者他代表智慧;雕像後方是一位帶著劍與盾牌的年輕人這是勇敢的象徵。面對Adalbert’s Church教堂的雕像是一個帶著一把琴的女人和一個小女孩這是代表藝術。波蘭人那麼尊敬亞當‧密茨凱維奇可是他的雕像時常灰頭土臉原來廣場上成千的鴿子不大給面子時常在詩人的頭頂上大便弄得他全身髒兮兮的。
紡織會館和聖瑪麗大教堂中間有一個雕像,那是亞當‧密茨凱維奇(Adam Mickiewicz)


正面下方有一個女人和一隻鷹這是代表波蘭;面對Adalbert’s Church教堂的雕像是一個帶著一把琴的女人和一個小女孩這是代表藝術。


北邊那邊是一個老者他代表智慧;雕像後方是一位帶著劍與盾牌的年輕人這是勇敢的象徵。

<註一>捷思托哥瓦聖母畫像(Our Lady of Czestochowa)



        這是另一波蘭國寶,多年來,這個聖母畫像屢次顯靈,她保護國家不受外敵入侵,不藥而治癒許多朝聖者。她來自何年何處,學者們從古至今依舊爭論不休。這個聖母畫像有別一般白白淨淨的聖母與耶穌,這個畫像是黑黑的,所以大家又稱之「黑聖母」(Black Madonna)。


        難以斷定時間與來處的原因是因為這畫在1430年的胡斯戰爭(胡斯是來自捷克的宗教改家)中受到損毀,根據中世紀的史學家Risinius的記載,當時的修補者只是將原來的顏料刮除再補上新顏料,整張畫都被新顏料所覆蓋,故難以斷定年代與來源。


        可能是年代久遠,畫的顏料自然變黑,亦或被蠟燭燻黑,不管原因為何,我一看到這個黑色聖母畫像,自然而然就想到台灣的黑面媽祖。媽祖的臉因為香火鼎盛與年代久遠,原本白臉被燻成黑臉,但法力反而比白臉更強,這一點東西方到是一致的。這幅畫與傳統的東正教畫風極為接近,畫裡頭聖母瑪利亞用她的右手引導大家注意力到耶穌那邊,目的是告訴眾人耶穌是救世主,而耶穌則用左手拿福音,用右手賜福給看到這幅畫的信眾。畫裡頭聖母瑪利與耶穌都著有百合花標誌的長袍,這是相當獨特之處。


        「黑聖母」畫像到波蘭已經有六百多年,來到波蘭前並沒有史書記錄,只有關於祂的總總傳說。傳說這是聖路加(Saint Luke)將這幅畫畫在耶穌家的柏樹木片上,畫的當時,聖母在聖路加旁邊細說耶穌的生平,聖路加後來把聖母說的這些事都記在路加福音裏。從光明山修道院(波蘭文:Jasna Góra 英文:Bright Mount )最早的文件記載,「黑聖母」畫像是由耶路撒冷經君士坦丁堡,再到烏克蘭的Belz,最後在1382年八月到波蘭的捷思托哥瓦(Czestochowa)。史學家對聖母瑪利的長袍有百合花標誌感到疑惑,因為那是法國皇家標誌,應該是後來畫上去的,那表示這個畫像極有可能在查理一世(Charles I)或路易士大帝(Louis the Great)統治匈牙利期間曾經停留在匈牙利,那百合花是他們的皇家標誌。


        以下是有關「黑聖母」畫像的幾個神蹟或傳說

        人們傳說聖母畫像會變成黑的,是因為有一次修道院發生大火,聖母顯靈將大火給滅了,可惜沒在畫像變黑之前顯靈,故我們今天看到「黑聖母」畫像。



        1655年11月8日,瑞典3000人的軍隊包圍捷思托哥瓦,城內只有170個波蘭士兵、20個貴族及70個修士,僅敵我差距懸殊,光明山修道院主教依舊要誓死保護這個聖地,經過40天的抵抗,瑞典包圍的軍隊撤退了。這場在捷思托哥瓦的光榮戰役扭轉了波蘭對瑞典的戰局,最後成功驅逐侵略者,波蘭國王加冕捷思托哥瓦聖母畫像為「波蘭的天后與守護神」(Queen and Protector of Poland),這又讓我想起施琅攻克台灣後,康熙敕封媽祖為「天后」,東西方又是如出一轍。



        像畫中,聖母有兩處傷痕,一處在喉嚨,另一處在右臉頰。喉嚨的傷,是1382年在烏克蘭城堡裏,遭韃靼士兵的箭所傷。而右臉頰的傷則有兩個神蹟傳說;1430年的胡斯戰爭中,有兩名匪徒想要盜走聖母畫像,他們把畫放在馬車上,可是馬怎樣就不肯走,一位匪徒惱羞成怒將畫丟在地上,並用劍去刺聖母臉頰,等到匪徒要刺第三劍時,突然間摔下馬來,立即在地上痙攣抽搐而死。另一傳說是胡斯士兵在聖母臉頰刺了兩劍,聖母畫像開始流血,士兵們見狀極為驚慌,立即落荒而逃。



        由於「黑聖母」的關係,捷思托哥瓦城現在成為波蘭天主教徒的聖地,每年有數百萬人到此地朝聖。
捷思托哥瓦聖母畫像(Our Lady of Czestocho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