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2日

希臘自助旅行(二)_我所認識希臘與愛琴海

蔚藍的愛琴海(Aegean Sea)如同上帝調好的一池深藍墨水,神秘、憂鬱而高雅,雪白的希臘房子純潔而寧靜,藍白兩色構築希臘,因而希臘國旗也是由藍白兩色構築而成。希臘於歐洲火藥庫巴爾幹半島最南端,人口約1千萬,98%信奉國教東正教,1%的人口信奉回教,是天主教區域最東邊的國家,越過愛琴海便是回教大國土耳其,在這樣的一個宗教文化衝突地帶,可以理解此地自古便是戰火頻傳。


蔚藍的愛琴海與雪白的希臘房子

希臘國旗也是由藍白兩色構築而成

愛琴海文明是希臘文明的發祥地,而希臘文明則孕育了整個歐洲文明;古典時期的希臘城邦,公民可以在公民大會投票參與城邦的政治和法律事務,這樣的民主投票制度,成為今天全世界政治制度的主流;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統一希臘,消滅波斯帝國,最遠到達印度,希臘文化也影響了北非、中東、中西亞和印度地區;古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自古都是藝術文化創作點子;希臘文化迄今仍依舊深深地影響西方社會。

希臘文明孕育了整個歐洲文明

西元前168年,羅馬帝國征服希臘,但文化上卻是希臘文化征服了羅馬人。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或稱拜占庭帝國),其文化本質上就是希臘化的。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攻陷,希臘也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下,民族與文化跟中東來了一次大融合。西元1821年,希臘人宣布獨立於土耳其,至此希臘才又成為獨立的國家。


二戰期間,希臘先是被義大利佔領,後來又被德國佔領,德國被蘇聯擊潰後,整個巴爾幹半島都成了共產世界,唯獨希臘在與共產黨的內戰後取得勝利後加入北約。在過去「冷戰」時期,希臘可以說相當顯眼,整個巴爾幹半島都是共產黨的天下,唯獨希臘不是,我也相當不解,為何就它不是。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是邱吉爾與史達林在二戰結束前所訂的密約,巴爾幹半島是蘇聯的勢力範圍,但希臘則歸英國,因而與共產黨內戰時,蘇聯並未介入,否則希臘也會是一個共產國家。

希臘2002年起加入「歐元區」,2010年2月,希臘政府欠債3千億歐元恐無力償還而破產的事被揭露出來,希臘的危機已成全世界金融危機,部分希臘民眾對政府刪減預算打平赤字的政策進行罷工與街頭抗爭,這個事件差點對我們這次旅行產生影響。


這次到希臘旅行,發現有許多獨特之點,不同於以前曾經待過的國家:


希臘的教堂與我們在德國、法國、捷克和其他去過的中西歐國家所看到尖頂教堂不同,希臘人所信仰的是「希臘東正教」,希臘的教堂教不那麼雄偉,是所謂「拜占庭」式的教堂。當羅馬帝國分裂東西時,教會也分裂東西,希臘教會不再受羅馬教會管轄,獨立成「東方正教會」。十字軍東征時,「東方正教會」並未支援天主教徒;而當希臘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侵略時,西方也未予援助。「東方正教」的信仰主要是在俄羅斯、希臘以及鄰近的東歐國家。


希臘的教堂教不如中西歐國家那麼雄偉,左上為希臘雅典米特羅波利大教堂,是現今雅典最大的教堂,右上為捷克布拉格禔恩教堂,左下為德國科隆教堂,右下為法國巴黎聖母院

在希臘,我們看到好多的古蹟,動不動就是一兩千年;在歐洲其他城市的教堂,動不動也是三四百年以上。中國歷史比這些國家長,可是要說兩千年以上的大型建築古蹟並不多,即使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長城也是明代修築,而非原秦代遺跡。為何西方古蹟保留下來的比中國還多?原因是建築材料的不同。西方古代大型建築以岩石為主,中國卻以木頭為主,像北京故宮便是目前世上最大的木頭建築。木頭容易腐蝕蟲蛀,碰到火災就只剩下灰,尤其中國每至改朝換代,總是殺進皇宮、王爺府或什麼府的,然後放火燒光,什麼也沒法留。就算不燒光,木頭建築也難以保存千年,不像岩石建築都還可以留下一些遺跡。
巴特農(Parthenon)神殿約完成於2400年前(西元前432年)

北京故宮是全世界最大木頭建築,大約600年歷史(明永樂18年,西元1420年)

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相片為居庸關)

在希臘9天都是晴朗的天氣,約有6天是「萬里晴空」的天氣;所謂的「萬里晴空」是所看到的範圍一朵雲都沒有,就是詩人余光中先生講的「天空,非常希臘」的意境。之前就聽過藍色愛琴海的美,愛琴海的海水有多藍?它就藍得像深藍的鋼筆墨水,無法想像它是那麼地藍。
在希臘所謂的「萬里晴空」是所看到的範圍一朵雲都沒有

相較於輪船甲板與游泳池的藍,可見愛琴海有多藍

希臘人愛午睡,商店下午兩點關門,午睡到五點再開門營業;上班族回家後五點到六點再睡一小時。不僅人愛睡,貓狗也都愛睡。那種睡是讓你無法辨認死活的熟睡,小朋友都忍不住踹一腳以確認死活。這種「死狗現象」,在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作品《遠方的鼓聲》裡也有提到。
(上)在熱鬧的憲法廣場階梯上,這隻狗完成無視外界的紛擾,睡得死去活來,
(下)在Mykonos的海邊,一隻貓睡在魚市場旁的沖水臺,有如一隻「死貓」,頑皮的小孩踹牠一腳以辨死活

希臘人不僅愛午睡,也愛「坐」,通常是坐著聊天,坐著冥想或坐著發呆;有些是兩位好友各一杯希臘咖啡或杯啤酒就可以坐上一整天,有些是店家坐在外面等生意上門,有些是一群人在高談濶論,另有些則是靜靜不動地望著遠方。另一個現象是這些坐著聊天、坐著冥想或坐著發呆的幾乎都是男人,希臘的狀況可能跟菲律賓一樣,女人負責工作,男人則負責在樹下乘涼聊天打屁。
在Mykonos海邊的藍頂教堂旁,島上的「明星」鵜鶘在岸上的船休息,教堂下一群男人正坐著聊天,坐著冥想或坐著發呆;一群人正在高談濶論,另有些則是靜靜不動地望著遠方

(上)兩位好友各一杯希臘咖啡或一杯啤酒就可以坐上一整天
(下)店家坐在外面等生意上門 (右下是正當的商家,不要想歪)

愛琴海房子的外觀都是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這不是自然就這麼整潔,而是民家努力維護的結果。每年的旅遊旺季來臨前,民家都會將自己的房子重新粉刷一番留給遊客最美麗的回憶。
(上)Oia的民家正在粉刷自己的家  (左下)Fira的商家正在粉刷自己的店  (右下)Delos島上的房子也正在粉刷

咖啡據說原生長於非洲依索匹亞的卡發高原(Kaffa),從發音便知其關聯性。人類何時開始喝咖啡?文獻有記載是阿拉伯人從十世紀開始當藥喝,後來才變成飲料。一開始只在回教圈流傳,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建立歐亞帝國後,由土耳其人傳到天主教圈。剛傳進歐洲時,部分天主教徒極力反對,認為天主教徒怎麼可以喝回教徒的飲料。最後教宗吾爾巴奴斯裁示,「上帝創造這麼好的飲料,怎樣可以讓回教徒獨享」。找到台階下後,歐洲天主教區就接受咖啡了,而且發揚光大。大家都知道歐洲式咖啡是不帶渣的,而土耳其式咖啡是不濾渣的;那希臘式的咖啡呢?它像土耳其式咖啡多一點,是帶渣的;部分像義大利式的濃縮咖啡。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希臘位處天主教世界最接近回教世界的區域,它的文化具有多樣性的特徵。
希臘式咖啡像土耳其式咖啡,是帶渣的;部分像義大利式的濃縮咖啡。(咖啡杯看起來髒髒的,是因為喝了一口發現它的不同,才拿起相機照)

最後是希臘文字,可能大多數人看到希臘文都會頭痛,那是學生時代常用的物理或數學符號所組合而成的文字。希臘交通標誌和街道地名指標大多是希臘文與英文並行,商店有些僅希臘文,有些僅英文,有些則希臘文與英文並行。
希臘交通標誌和街道地名指標,看到希臘文字頭會痛嗎?

商店招牌

※後記1:「天空,非常希臘」改自詩人余光中先生《重上大度山》的作品「星空,非常希臘」,原文如下;

《重上大度山》–作者余光中

姑且步黑暗的龍脊而下
用觸覺透視
也可以走完這一列中世紀
小葉和聰聰
撥開你長睫上重重的夜
就發現神話很守時
星空,非常希臘

小葉在左,聰聰在右
想此行多不寂寞
燦亮的古典在上,張著洪荒
類此的森嚴不屬於詩人,屬於先知
看諾,何以星殞如此,夜尚未央
何以星殞如此

明日太陽照例要昇起
以六十哩時速我照例要貫穿
要貫穿縱貫線,那些隧道
那些成串的絕望
而那一塊隕石上你們將並坐
向攤開的奧德賽,嗅愛情海

十月的貿易風中,有海藻醒來
風自左至,讓我行你右
看天狼出沒
在誰的髮波

※後記2:「星空,非常希臘」曾經在台灣文壇掀起論戰,原由是這樣:敝校前校長沈君山先生(當時不是校長)大約在1973 年時邀請詩人余光中先生到新竹清華講演,對象是教授們,在演講中,余光中先生朗誦了他的新詩…「星空非常希臘」。這時,一位聽眾當場challenge余先生,「你這詩不通,希臘是名詞,怎麼可以當形容詞?而且崇洋媚外,中國天空也有藍的,形容藍天為什麼要找外國?…」。余光中先生沒想到有人會這樣challenge他,一時語塞。冷靜氣緩後余光中先生嚴詞反批「文學不是方程式,不懂就不要亂說之類的話」。台灣清華大學一向以理工立校,這下可惹火了一堆科學至上的教授們,雙方炮火連連,講演最後不歡而散。

針對這個爭議,我是比較同意余光中先生的。在英文中,名詞也當形容詞用,在中文,形容詞也當動詞用,「春風又綠江南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綠」和「白」不也是這樣用,文學創作是真的和科學不同的。這位教授如果到過希臘一定會了解「希臘的天空」真的和「中國的天空」或「台灣的天空」不一樣,沒有崇洋媚外的問題。